《怪獸來了!》是一本結合兒童心理學與實務經驗的繪本,透過故事中的角色與情節,幫助孩子面對內心的恐懼與情緒困擾。以下是這本書如何融合兒童心理工作實務經驗的具體方式:
以象徵手法呈現恐懼
書中的「怪獸」象徵孩子內心的恐懼或焦慮,這種手法符合兒童心理學中「投射」的概念。孩子常將無法表達的情緒或壓力轉化為具體形象,書中用怪獸來代表這些情緒,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面對。
提供安全的情境探索
故事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透過閱讀與思考來探索自己的情緒。這種方式符合兒童心理工作中的「遊戲治療」理念,透過故事或遊戲,孩子能在不感到威脅的情況下表達內心的感受。
引導孩子接納情緒
書中角色逐步學會與怪獸共處,這反映了心理工作中的「情緒接納」技巧。孩子能從中學習到,恐懼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與之共處並找到解決方法。
結合認知行為療法(CBT)元素
故事中角色透過改變對怪獸的看法,逐漸減輕恐懼感,這與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理念一致。CBT強調通過改變認知來影響情緒與行為,書中的情節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思考模式。
提供家長的引導建議
書中或附帶的指南常會提供家長如何與孩子討論情緒與恐懼的建議,這符合兒童心理工作中「家庭系統」的觀點。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至關重要。
強調情緒表達的重要性
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這與兒童心理工作中的「情緒教育」理念相符。讓孩子學會用語言或藝術方式表達情緒,有助於減少內在衝突與壓力。
總的來說,《怪獸來了!》透過生動的故事與角色設計,將兒童心理工作的實務經驗融入其中,幫助孩子理解並處理內心的恐懼與情緒,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實用的引導工具。這種方式不僅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與支持,也為他們的情緒發展奠定了健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