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WB)是心理學中研究幸福的兩個重要概念,儘管它們都關注個體的幸福狀態,但側重點和理論基礎有所不同。
主觀幸福感主要從個體的主觀體驗出發,強調個體對自身生活質量的整體評價。它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核心成分:
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通常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讓個體評估自己的情感狀態和生活滿意度來測量其幸福感水平。其理論基礎主要來自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的主觀體驗和情感平衡。
心理幸福感則更關注個體的心理功能和成長,強調個體在實現自我潛能、追求人生意義和實現個人目標過程中的幸福感。其理論基礎主要來自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尤其是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和羅傑斯的個人成長理論。
心理幸福感通常包括以下六個維度:
儘管兩者有所不同,但它們並非完全獨立,而是相互補充的。例如,一個擁有高水平心理幸福感的個體,通常也會報告較高的主觀幸福感。研究兩者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幸福的本質及其影響因素。
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分別從情感體驗和心理功能的角度探討了幸福的本質。前者關注個體的主觀感受,後者則強調個體的心理成長和功能實現。兩者共同構成了對幸福的多維度理解,為提升個體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