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一種以人際關係為核心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治療情緒障礙,尤其是抑鬱症。該理論由Gerald Klerman和Myrna Weissman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強調人際關係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並認為改善人際互動可以緩解心理症狀。
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人際心理治療認為,個體的情緒狀態與其社交環境和人際互動密切相關。例如,抑鬱症患者可能因失去重要關係、人際衝突或社交孤立而引發症狀。
四大問題領域
IPT將治療焦點集中在以下四個常見的人際問題領域:
治療目標
IPT的目標是幫助患者識別並改善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問題,從而減輕情緒症狀。治療師會與患者合作,探索其社互動動模式,並提供具體的策略來應對挑戰。
治療結構
IPT通常為短期治療,持續12至16週,分為三個階段:
治療技術
適用範圍
IPT最初用於治療抑鬱症,但後來也被應用於其他心理障礙,如焦慮症、進食障礙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此外,IPT也被用於青少年、孕婦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
優勢
限制
人際心理治療是一種以實證為基礎的心理治療方法,通過改善人際關係來緩解情緒症狀。其簡潔的結構和明確的焦點使其成為治療抑鬱症等情緒障礙的有效工具。然而,治療的成功依賴於患者的參與度和治療師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