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是研究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發展歷程的學科。它探討了心理學的起源、演變以及各個時期的重要理論、學派和人物。心理學史的起點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們對心靈和行為的探討為後來的心理學奠定了基礎。
19世紀末,心理學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威廉·馮特被認為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實驗心理學的誕生。隨後,心理學發展出多個學派,如結構主義、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等。
20世紀中期,心理學進一步擴展,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新興學派興起,研究重點轉向了人類思維、情感和自我實現等方面。近年來,心理學還與其他學科(如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交叉融合,推動了諸如認知神經科學、進化心理學等新領域的發展。
心理學史不僅幫助我們理解心理學的過去,還為當前和未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