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系統是人類血液分類中的一種重要系統,由蘭德施泰納(Karl Landsteiner)和亞歷山大·維納(Alexander Wiener)在1940年發現。該系統以恆河猴(Rhesus monkey)命名,因為最初是在這種猴子的血液中發現的相關抗原。
Rh血型系統主要基於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Rh抗原(也稱為D抗原)來分類。如果紅細胞表面存在Rh抗原,則稱為Rh陽性(Rh+);如果不存在,則稱為Rh陰性(Rh-)。Rh血型系統在臨床醫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輸血和妊娠期間。
Rh血型由位於第1號染色體上的RHD基因和RHCE基因控制。RHD基因決定是否存在D抗原,而RHCE基因則控制C、c、E、e等次要抗原的表達。Rh陽性和Rh陰性的區別主要取決於RHD基因是否存在。
Rh陽性血型在全球範圍內較為常見,約85%的人群為Rh陽性,而Rh陰性血型的比例因地區而異。例如,歐洲人群中Rh陰性血型的比例較高,而亞洲和非洲人群中較低。
總之,Rh血型系統是醫學和遺傳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對人類健康和疾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