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引入:
教師提問:「在閱讀小說或作文時,你們是否注意到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內心的?比如,當一個人緊張、害怕或高興時,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心理描寫是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重要手段,能夠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展示例子:
教師展示一段心理描寫的例子,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內心獨白:「我今兒個也不知怎麼了,心裡總是不自在。」
引導學生分析這段描寫如何表現林黛玉的複雜情緒。
定義:
心理描寫是指通過文字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包括思想、情感、願望、矛盾等。它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用:
直接描寫法:
通過人物的內心獨白或作者的直接敘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例子:「他心裡一陣慌亂,仿佛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間接描寫法:
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等外在表現,間接反映其內心活動。
例子:「她的手微微顫抖,聲音也低得幾乎聽不見。」
環境烘托法:
通過描寫周圍的環境來烘托人物的心理狀態。
例子:「窗外陰雲密布,雷聲滾滾,仿佛預示著她內心的不安。」
對比法:
通過對比人物的外在表現與內心活動,突出其心理矛盾。
例子:「他表面上笑得燦爛,心裡卻像壓了一塊巨石。」
案例一:
教師展示《駱駝祥子》中祥子失去車後的心理描寫:「他覺得自己像一隻被拋棄的狗,無家可歸。」
引導學生分析這段描寫如何表現祥子的絕望與無助。
案例二:
教師展示《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面對困境時的心理描寫:「他咬緊牙關,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引導學生分析這段描寫如何表現孫少平的堅韌與決心。
練習一:
教師給出一個情境:「考試前,小明非常緊張。」
要求學生用直接描寫法和間接描寫法分別寫出小明的心理活動。
練習二:
教師給出另一個情境:「小紅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
要求學生用環境烘托法和對比法分別寫出小紅的心理活動。
總結:
教師總結心理描寫的技巧和重要性,強調心理描寫要真實、細膩,避免過於直白或空洞。
作業:
要求學生以「一次難忘的經歷」為題,寫一篇作文,重點運用心理描寫表現自己在經歷中的內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