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全詩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詩中的「來如春夢無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表達了夢境與現實的對比,以及夢醒後的悵惘與無奈。詩句描繪了夢境的美好與短暫,如同春夢一般轉瞬即逝,而醒來後卻如同朝雲一般無處尋覓,暗示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無法挽回的過去的深深感慨。
蘇軾在這首詩中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遠,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