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結構心理學(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PCP)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George A. Kelly)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理論。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個體通過構建個人化的心理結構來解釋和預測世界,這些結構被稱為「個人構念」(personal constructs)。
凱利認為,每個人都像科學家一樣,通過觀察和實驗來形成對世界的理解。這些理解是通過個人構念來實現的,構念是人們對事物進行分類和解釋的基本單位。例如,一個人可能用「友好-不友好」這個構念來評價他人。
個人結構心理學強調個體的主觀性和獨特性,認為每個人的構念系統都是獨特的,並且會隨著經驗的積累而不斷調整和變化。這種方法在心理治療中得到了廣泛套用,特別是在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那些可能限制其發展的構念。
凱利的理論還提出了「角色扮演」技術,這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讓個體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探索和改變其構念系統。這種方法有助於個體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改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
總的來說,個人結構心理學提供了一種理解人類行為和思維的新視角,強調了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