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鑑定是傳統血清學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技術,主要用於確定個體的ABO血型和Rh血型。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抗原-抗體反應來檢測紅細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以下是血型鑑定的主要步驟:
樣本採集:首先,從受檢者身上採集一定量的靜脈血,通常使用抗凝劑(如EDTA)處理以防止血液凝固。
製備紅細胞懸液:將採集的血液樣本離心分離,去除血漿後,用生理鹽水洗滌紅細胞,製備成適當濃度的紅細胞懸液。
抗原檢測:
結果判讀:通過觀察凝集反應的結果,結合ABO和Rh血型的反應模式,最終確定受檢者的血型。例如,如果紅細胞與抗A血清凝集而不與抗B血清凝集,則血型為A型;如果與抗D血清凝集,則為Rh陽性。
質量控制:為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實驗中通常會設定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血型鑑定在臨床輸血、器官移植、妊娠檢查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是確保醫療安全的關鍵步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