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昭公二年》中記載:「先君周公制周禮曰:『以人觀德,以德降命。』」這句話體現了周公制定周禮時的核心思想,即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其品德,進而根據其品德的高低來決定其命運和地位。
周公(姬旦)是西周初年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並在周成王時期攝政,奠定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礎。周公制禮作樂,強調以德治國、以禮立身。他認為,一個人的德行是其行為的根本,而德行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興衰。因此,周禮不僅是一套行為規範,更是一種道德評價體系。
「以人觀德」強調了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其內在品德。這種思想對後世儒家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傳統社會評價個人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