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看相不厭」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全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獨坐敬亭山時的寧靜與超然。詩中,「兩看相不厭」指的是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相互欣賞與默契,仿佛山與人之間有一種心靈的共鳴。詩人通過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將敬亭山賦予了生命和情感,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李白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孤獨中的寧靜與滿足,表達了他在山水之間找到的心靈寄託。這種意境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嚮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這句詩常被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物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繫,彼此欣賞、永不厭倦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