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心理學是研究創造力及其相關心理過程的學科,旨在探討人類如何產生新穎且有價值的想法、產品或解決方案。以下是幾個重要的創造心理學理論:
創造力四階段模型(Wallas, 1926)
格雷厄姆·沃拉斯提出創造過程包含四個階段:
創造力系統模型(Csikszentmihalyi, 1988)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創造力是個人、領域和領域專家之間的互動結果。創造力不僅依賴個人的能力,還需要社會文化環境的支持。
創造力投資理論(Sternberg & Lubart, 1991)
斯騰伯格和盧伯特將創造力比作投資,認為創造力需要個人投入資源(如智力、知識、動機等)並承擔風險,以獲得高回報的創新成果。
創造力雙路徑模型(De Dreu et al., 2008)
該模型強調創造力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路徑實現:
創造力五階段模型(Amabile, 1983)
特蕾莎·阿瑪比爾提出創造力包含五個階段:
創造力基因-環境互動理論(Plomin et al., 1997)
該理論認為創造力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強調先天潛能與後天培養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解釋了創造力的本質和過程,為理解人類創新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