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描述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傾向於將物體的功能局限於其傳統或常見用途,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創新用途。這一現象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卡爾·敦克(Karl Duncker)在1945年的實驗中提出,並成為認知心理學和創造力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功能固著指的是一種認知偏見,即個體在面對問題時,無法靈活地使用手邊的工具或資源,因為他們過於依賴這些工具或資源的傳統功能。例如,在敦克的經典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在沒有火柴的情況下點燃蠟燭。實驗提供了一個裝有圖釘的盒子,受試者需要將盒子作為蠟燭的底座來完成任務。然而,許多受試者無法想到將盒子從裝圖釘的容器轉變為蠟燭底座,因為他們將盒子的功能固著於「裝圖釘」這一用途。
功能固著會限制個體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在需要創新思維的情境中。這種認知偏見可能導致以下幾種情況:
功能固著的概念在設計、教育、商業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
總之,功能固著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見,但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和思維方式的調整,個體可以克服這一限制,提升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