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溫(Kurt Lewin)是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被認為是社會心理學和完形心理學的先驅之一。他的研究對心理學、教育學和組織行為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勒溫的完形心理學理論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提出了「場論」(Field Theory)的概念。
場論(Field Theory)
勒溫認為,個體的行為是由其所處的心理場(psychological field)決定的。這個心理場包括個體內部的心理狀態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他用「生活空間」(Life Space)來描述個體在特定時刻的心理環境,包括個體的需求、目標、障礙和外部環境的因素。
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式
勒溫提出了著名的公式:B = f(P, E),即行為(Behavior)是個人(Person)和環境(Environment)的函式。這一觀點強調了行為是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而非單純由內部或外部因素單獨決定。
完形心理學的整體性
勒溫受到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的影響,強調心理現象的整體性。他認為,個體的心理體驗不能被簡單地分解為獨立的元素,而應從整體的角度來理解。
需求與動機
勒溫認為,個體的行為是由需求和動機驅動的。他提出了「心理張力」(Psychological Tension)的概念,認為當個體有未滿足的需求時,會產生心理張力,從而推動個體採取行動以恢復平衡。
改變理論
勒溫提出了「解凍—改變—再凍結」(Unfreeze-Change-Refreeze)的變革模型,這一模型被廣泛套用於組織行為學和變革管理領域。他認為,改變需要打破現有的平衡狀態(解凍),實施新的行為或結構(改變),最後將新的狀態穩定下來(再凍結)。
勒溫的完形心理學理論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動態互動。他的場論、行為公式和變革模型至今仍被廣泛套用於心理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領域。通過研究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勒溫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人類行為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