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官,以剛正不阿、鐵面無私著稱,被譽為「包青天」。關於包拯解夢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以下是對這一故事的簡要敘述。
相傳,包拯在擔任開封府尹期間,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向他走來,說:「包大人,你一生公正無私,為民除害,我特來告訴你,你將有一場大難,但只要你能解出我手中的謎題,就能化險為夷。」
包拯醒來後,對夢中之事記憶猶新,於是他立刻派人去尋找那位老者。然而,那位老者已經不知所蹤。包拯心想,既然是夢中的事,或許可以通過解夢來找到答案。
於是,包拯開始研究夢境,試圖從中找到線索。他發現,夢中那位老者手中的謎題,實際上是一個關於「夢」字的謎語。包拯經過一番思考,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題。
謎題如下:「夢」字去掉「夕」字,剩下什麼?包拯回答:「目」。原來,這個謎題的答案是「目」,即「眼睛」。包拯意識到,這個謎題暗示著他將面臨一場與「眼睛」有關的大難。
不久後,包拯在審理案件時,發現一名嫌疑人的眼睛有異樣。經過調查,他發現這名嫌疑人的眼睛裡藏有線索,與一樁重大案件有關。包拯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智慧,成功破獲了這起案件,化解了夢中的大難。
這個故事傳開後,人們紛紛稱讚包拯的智慧和勇氣。從此,包拯解夢的故事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包拯公正無私、敢於面對困難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