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而黃道帶則是黃道兩側各延伸約8度的帶狀區域,傳統上被劃分為十二個星座,稱為黃道十二宮。然而,由於地球自轉軸的進動(稱為歲差),黃道帶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導致了黃道星座的偏移。
歲差是由地球自轉軸在空間中緩慢旋轉引起的,周期大約為25,800年。這種旋轉導致地球的北極指向不同的方向,從而使得黃道帶相對於恆星背景的位置發生變化。因此,儘管黃道十二宮的名稱和符號保持不變,它們對應的實際星座位置已經與古代占星學定義的位置有所不同。
例如,古代占星學中春分點位於牡羊座,但由於歲差的影響,現在春分點已經移動到了雙魚座。這種偏移意味著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位置與占星學中的黃道十二宮並不完全對應。
需要注意的是,占星學和天文學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占星學主要關注星座對人類生活和性格的影響,而天文學則是研究天體及其物理特性的科學。因此,黃道偏移在占星學中可能被視為象徵性的變化,而在天文學中則是實際觀測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