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海雲繼夢是佛教中一個深具象徵意義的概念,主要源於《華嚴經》的教義。波羅蜜(Pāramitā)在梵文中意為「到彼岸」,指的是菩薩修行成佛的十種重要方法或德行。這十種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每一種波羅蜜都是菩薩修行的重要階段,幫助修行者超越生死輪迴,達到涅槃的彼岸。
「海雲」則象徵著無邊無際的智慧與法界,如同大海般廣闊無垠,雲則代表變幻無常的世間現象。在《華嚴經》中,海雲常被用來比喻佛法的深廣與無窮無盡。
「繼夢」一詞則帶有承繼與延續的意味,暗示修行者在無盡的輪迴與夢幻中,通過修習十波羅蜜,最終覺醒並超越夢幻,達到真實的覺悟境界。
總的來說,「十波羅蜜海雲繼夢」表達了菩薩修行者在無邊的法界中,通過十種波羅蜜的修習,逐步超越世間的虛幻,最終達到究竟覺悟的過程。這一概念不僅體現了佛教的修行理念,也展現了《華嚴經》中對宇宙與生命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