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期固著性格是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發展理論中的一個概念。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個體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口唇期是其中的第一個階段,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前18個月。在這一階段,嬰兒主要通過口腔活動(如吮吸、咀嚼)來滿足本能需求,並獲得快感。
如果個體在口唇期的需求沒有得到適當滿足或過度滿足,可能會導致心理固著(fixation)。口唇期固著性格通常表現為成年後對口腔活動的過度依賴或相關行為特徵,例如:
弗洛伊德認為,口唇期固著的根源在於早期發展階段的需求未得到適當滿足或過度滿足,從而影響了個體的心理發展和成年後的行為模式。這一理論雖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也受到現代心理學界的批評和質疑,認為其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