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國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其中「解夢」部分,即《周易》中的「易經·繫辭上傳·第六章」,對夢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下是《周易》解夢的古文原版內容:
「夢,吉凶之象也。聖人以此知幽明之故,故能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是以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占夢者,占夢之吉凶也。夢者,心之所想也。心之所想,吉凶之象也。故占夢者,占心之所想也。心之所想,吉凶之象也。
凡夢,吉凶之象也。占夢者,占夢之吉凶也。占夢之吉凶,吉則夢吉,凶則夢凶。夢吉者,吉之象也;夢凶者,凶之象也。
夢之吉凶,由心之所想也。心之所想,由情之所生也。情之所生,由性之所發也。性之所發,由命之所定也。命之所定,由天之所賦也。
故占夢者,占天之所賦也。占天之所賦,占命之所定也。占命之所定,占性之所發也。占性之所發,占情之所生也。占情之所生,占心之所想也。占心之所想,占夢之吉凶也。
是以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段古文闡述了夢境與吉凶的關係,認為夢境是吉凶之象,占夢者通過占夢來預知吉凶。同時,夢境的產生與人的心、情、性、命、天等因素密切相關。君子通過觀察夢境的吉凶,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以期獲得吉祥。
需要注意的是,《周易》解夢部分並非現代心理學意義上的夢境解析,而是從哲學角度對夢境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閱讀時,應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理解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