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司法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認知偏誤現象,指的是人們傾向於尋找、解釋或記憶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觀點或假設的資訊,而忽略或低估與之矛盾的證據。這種偏誤在司法程式中可能對案件調查、證據評估和判決產生深遠影響。
在司法情境中,確認偏誤可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調查階段:執法人員或調查人員可能過於關注支持其初始假設的證據,而忽視其他可能性。例如,若調查人員認為某人是嫌疑人,可能會更關注對其不利的證據,而忽略可能證明其無罪的線索。
- 證據解讀:法官、陪審團或律師在評估證據時,可能不自覺地傾向於支持其已有立場的解釋,從而影響對案件事實的客觀判斷。
- 證人記憶:證人的記憶也可能受到確認偏誤的影響,他們可能更容易回憶起與自己信念一致的事件細節,而忽略或遺忘不一致的部分。
確認偏誤的影響可能導致司法錯誤,例如冤假錯案的發生。例如,在著名的「認知偏誤與司法錯誤」研究中,確認偏誤被認為是導致錯誤定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減少確認偏誤的影響,司法系統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訓練與教育:對執法人員、律師和法官進行認知偏誤的培訓,提高其對確認偏誤的意識。
- 證據多元化:在調查和審判過程中,鼓勵全面收集和評估證據,避免過早形成固定結論。
- 獨立審查:引入第三方專家或機構對證據和調查過程進行獨立審查,以減少偏誤的影響。
總之,確認偏誤是司法心理學中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現象,理解並採取措施減少其影響,對於維護司法公正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