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占星和西方占星雖然都基於黃道十二宮,但在太陽星座的確定上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源於兩種體系對黃道帶的劃分方式不同。
吠陀占星採用恆星黃道系統(Sidereal Zodiac),以固定的恆星位置為基準。由於歲差的影響,春分點每年向西移動約50.3角秒,導致恆星黃道與西方占星使用的回歸黃道系統(Tropical Zodiac)之間存在約23度的偏差。因此,一個人的吠陀太陽星座通常會比西方占星中的星座後退一個星座左右。
例如,某人在西方占星中可能是獅子座,但在吠陀占星中可能被歸為巨蟹座。這種差異不僅影響太陽星座的定位,也導致整個星盤解讀方式的區別。吠陀占星更強調宿命和業力,而西方占星則更關注心理特質和個人發展。
理解這兩種體系的差異對於準確解讀星盤至關重要。選擇使用哪種體系取決於個人的偏好和占星目的,但了解其背後的原理有助於更全面地認識占星學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