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握髮,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形容周公為了國家大事廢寢忘食、勤政愛民的精神。傳說周公在吃飯時,常常因為處理政務而中斷進食,甚至來不及咽下口中的食物;在洗頭時,也會因為緊急事務而中斷,手握濕發匆忙處理國事。這一典故體現了周公對國家事務的高度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也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並在周武王去世後,繼續輔佐年幼的成王,制定禮樂制度,奠定了周朝的統治基礎。周公的勤政和仁德,成為後世儒家推崇的典範,他的事跡也被歷代傳頌。
「周公吐哺握髮」這一典故,常被用來形容那些為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不辭辛勞的賢臣良相,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