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握,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是形容周公旦勤於政事、禮賢下士的典故。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武王去世後,周公攝政,輔佐年幼的成王。他為了招攬賢才,常常在吃飯時吐出口中的食物,或在洗頭時握著濕發,急忙接見來訪的賢士,表現出極高的禮賢下士精神。
這一典故後來被用來形容執政者勤於政務、重視人才的品德。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道:「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以此讚美韓荊州禮賢下士的風範。
周公吐握不僅體現了周公的賢德,也成為後世執政者效仿的典範,強調為政者應以天下為己任,重視人才,勤勉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