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戒子,源自中國古代歷史典故,主要講述了周公旦對其子伯禽的教誨。周公旦是西周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奠定了周朝的基礎。在伯禽即將赴任魯國國君之際,周公旦以「德行」為核心,告誡兒子要謙虛謹慎、勤政愛民,不可因地位顯赫而驕傲自滿。
周公旦的戒子之言,體現了中國古代重視道德修養和治國理政的思想。他強調「君子以德服人」,要求伯禽以仁德治理國家,禮賢下士,體恤百姓,做到「不驕不躁,不矜不伐」。這些教誨不僅是對伯禽的個人要求,更是對後世統治者的重要啟示。
周公戒子的故事,成為中國古代教育子女、培養治國人才的典範,也被後人廣泛傳頌,成為中華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