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還政於成王的決定源於他對周朝政權穩定和禮法制度的深刻理解。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後,成王年幼,周公作為攝政王輔佐朝政。周公攝政期間,平定叛亂、制定禮樂制度,鞏固了周朝的統治基礎。
周公深知,周朝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即「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成王作為武王的嫡長子,是周朝法定的繼承人。周公攝政只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在成王年幼時穩定朝局。隨著成王逐漸成年,周公認為還政於成王是維護周朝禮法和政權穩定的必然選擇。
此外,周公還政也體現了他對自身歷史地位的考慮。他希望通過還政成王,樹立一個忠臣賢相的典範,避免後世對他攝政的質疑。周公的這一決定不僅鞏固了周朝的統治,也為後世樹立了「以禮治國」的典範,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