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即姬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為「元聖」。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
周公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周朝。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期間他平定「三監之亂」,大行封建,建設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並制禮作樂,確立了以宗法制為基礎的分封制度,為周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周公的治國理念和實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敬德保民」思想成為儒家政治倫理的重要來源之一。
周公還以賢能著稱,他禮賢下士,曾「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賢才,其事跡被後人傳頌,成為勤政愛民、禮賢下士的典範。周公的貢獻不僅在於其政治成就,更在於其文化創造,他主持制定的周禮,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集大成者,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