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即周公旦,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周禮》的作者之一。關於周公夢到媽媽的故事,源自於《詩經》中的《周南·關雎》篇,這是一首反映周公思念母親的詩歌。
《關雎》篇中,周公通過夢境與母親相會,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深切思念。詩中描繪了周公在夢中見到母親的情景,以及醒來後對母親的無限眷戀。這首詩不僅展現了周公對母親的孝道,也反映了古代中國孝道的深厚傳統。
詩中原文如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通過周公夢到媽媽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等詞語,都表現了周公對母親的無限眷戀。同時,這首詩也體現了古代中國孝道的觀念,即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敬愛。
值得一提的是,周公在歷史上以賢臣著稱,他輔佐周成王,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為周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在《關雎》這首詩中,周公通過夢境與母親相會,展現了他對家庭、親情的重視,這也是他作為一位賢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