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鑒真》
鑒真大師,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江陽(今江蘇揚州)人。他生於公元688年,卒於763年,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律宗大師和東渡日本傳播佛教文化的先驅者。
鑒真自幼聰穎,14歲出家,後遊學長安、洛陽等地,精通佛教經典,尤其擅長律學。他立志弘揚佛法,曾五次嘗試東渡日本,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在第六次東渡時,時年66歲的鑒真終於克服重重困難,於753年抵達日本。
鑒真在日本傳播佛教文化,建立了唐招提寺,傳授戒律,培養僧才。他還帶去了中國的建築、雕塑、醫藥、書法等技藝,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鑒真雙目失明後,仍堅持弘法,被尊為"日本律宗之祖"。
鑒真東渡不僅是一次宗教傳播,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他促進了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為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鑒真圓寂後,日本人民為他修建了鑒真墓,至今仍受到中日兩國人民的崇敬。
鑒真大師的事跡體現了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懷。他的精神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理想,克服困難,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今天,我們紀念鑒真,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他這種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的精神,為促進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