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中,壓力通常被定義為一個個體在面對外界環境或內部需求時,感受到的一種緊張或不適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是由個體認為超出其應對能力的情境所引發的。壓力可以是正面的(如激勵個體達成目標)或負面的(如導致焦慮或抑鬱)。
心理學家通常將壓力分為兩種類型:急性壓力和慢性壓力。急性壓力是短期的,通常由特定事件或情境引起,如考試或公開演講。慢性壓力則是長期的,通常由持續的問題或情境引起,如長期的工作壓力或家庭問題。
壓力反應通常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變化。生理上,壓力會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理上,壓力可能導致焦慮、抑鬱、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有效的壓力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放鬆技巧、認知行為療法和尋求社會支持等。了解壓力的來源和影響,以及如何應對壓力,對於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