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周公」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意指夢中與周公相見。周公,即姬旦,是周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被尊為儒家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周武王去世後,輔佐年幼的成王,制定禮樂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夢周公」的典故最早見於《論語·述而》,孔子曾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以夢見周公為榮,認為這是他對周公思想的傳承與追隨。後世將「夢周公」引申為對聖賢思想的嚮往與學習,也用來形容人在夢中尋求智慧或靈感。
此外,「夢周公」也被用來戲謔地指代睡覺,因為周公在夢中常被視為智慧的化身,而睡覺時人們往往會做夢,因此用「夢周公」來形容進入夢鄉。這一用法在民間流傳甚廣,成為一種幽默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