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問路》是一首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夢境的形式,描繪了詩人在夢中尋找前路的迷茫與困惑,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思索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原文如下:
夢問路,路茫茫。 前路何所之,後路何所望。 山川阻且長,日月忽其光。 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長。 願言思歸客,歸去來故鄉。
賞析:
這首詩以夢境為背景,展現了詩人在夢中尋找前路的迷茫。首句「夢問路,路茫茫」直接點出了夢中的情景,詩人站在一條未知的道路上,前路茫茫,不知去向何方。接下來的「前路何所之,後路何所望」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對過去的懷念。
詩中的「山川阻且長,日月忽其光」描繪了路途的艱難和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與短暫。而「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長」則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憂慮。
最後兩句「願言思歸客,歸去來故鄉」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通過夢境的形式,反映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思索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展現了李白詩歌中常見的豪放與悲涼並存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