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愚堂銘並序》是清代文學家張英所撰的一篇銘文。張英(1637—1708),字敦復,號樂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其文筆清麗,尤以銘文見長。
《夢愚堂銘並序》記述了張英在夢中得見「愚堂」的情景,並以此為題,表達了對「愚」的獨特理解。文章以「愚」為名,實則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張英認為,「愚」並非愚蠢,而是一種返璞歸真、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他在序文中寫道:「愚者,非真愚也,乃大智若愚也。」通過「愚堂」這一意象,張英倡導一種超然物外、寧靜致遠的生活境界。
銘文部分則用簡潔凝練的語言,進一步闡發了「愚」的內涵。如「愚以守拙,拙以藏智」「愚者無憂,智者多慮」等句,既富有哲理,又頗具文采。全文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表達了對世俗功名的反思,以及對自然本真生活的嚮往。
《夢愚堂銘並序》不僅展現了張英深厚的文學功底,也體現了他對人生智慧的獨特思考。文章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堪稱清代銘文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