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斷黃粱」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成語,常用來形容美好的夢想或希望突然破滅,帶有一種幻滅和無奈的意味。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盧生的書生在夢中經歷了榮華富貴的一生,醒來時卻發現黃粱米飯還未煮熟,從而感嘆人生如夢,虛幻無常。
「黃粱」指的是黃米,是古代常見的一種糧食。故事中,盧生在夢中經歷了功名利祿、婚姻美滿、子孫滿堂,但醒來時卻發現這一切不過是短暫的夢境,現實中的黃粱飯還未煮熟。這種強烈的對比揭示了人生的虛幻與無常,也表達了對現實與理想之間巨大落差的感慨。
「夢斷黃粱」後來被廣泛用於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殘酷之間的衝突。它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人生哲理的表達,提醒人們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實的局限與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