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為懷念好友李白而作的兩首詩。這兩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對其命運的關切,同時也抒發了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原文: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解釋: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切思念和擔憂。詩的開頭提到「死別」與「生別」,暗示李白可能遭遇不幸,杜甫為此感到悲痛。他夢見李白,說明自己對李白的思念之情深厚。詩中「君今在羅網」一句,暗示李白可能身陷困境,杜甫擔心他無法脫身。後幾句描寫夢中情景,杜甫擔心李白的魂魄無法平安歸來,表現出對好友命運的憂慮。
原文: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解釋: 這首詩進一步抒發了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浮雲終日行」比喻李白漂泊不定的生活,而「遊子久不至」則表達了杜甫對李白久未歸來的遺憾。杜甫多次夢見李白,夢中感受到李白的深情厚誼,但每次夢醒後都感到更加孤獨。詩中「江湖多風波」暗示李白身處險境,杜甫擔心他遭遇不幸。最後幾句感嘆李白雖有才華,卻命運多舛,即使身後留名,也無法改變生前的寂寞與困頓。
這兩首詩不僅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動盪時局中的無奈與悲涼。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杜甫將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融為一體,展現了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