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樂成》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白居易以夢境為引,描繪了人生如夢的虛幻感,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情。他通過夢中的歡樂與現實的對比,揭示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表達了對塵世繁華的看透與超脫。
詩的開篇寫道:「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詩人以夢境為喻,說明人在夢中往往忘卻了現實的身份,沉浸在短暫的歡愉之中。然而,夢醒之後,一切虛幻的快樂都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是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
接著,詩人寫道:「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這裡,詩人通過對江山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離合的無奈。江山雖美,但離別容易,重逢卻難,暗喻人生中的相聚與離別皆是常態,世事無常,難以預料。
最後,詩人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作結,將人生的短暫與自然的永恆相對比。流水、落花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天上人間」則暗示了人生的虛幻與無常。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塵世繁華的淡泊與超脫。
《夢樂成》不僅是一首描寫夢境的詩,更是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白居易揭示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情,展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與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