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綜合性筆記體著作,其中包含了許多關於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科學觀察和思考。關於隕星的記載,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描述。
原文如下: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這段文字詳細記錄了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在常州發生的一次隕石墜落事件。沈括描述了隕星從天空墜落的全過程,包括其聲音、火光、墜落地點以及對地面的影響。他還記錄了隕石的外形、顏色、重量以及最終的保存地點。這段記載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文獻中對隕石現象的珍貴記錄,也展現了沈括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和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