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於189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學的奠基之作。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提出了關於夢的理論,認為夢是潛意識欲望和衝突的表現,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形式。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內容可以分為顯夢(manifest content)和隱夢(latent content)。顯夢是指夢者在醒來後能夠回憶起來的夢境內容,而隱夢則是指隱藏在顯夢背後的潛意識欲望和衝突。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象徵和偽裝的方式,將潛意識中的欲望和衝突轉化為可以被意識接受的顯夢內容,從而保護睡眠不被干擾。
弗洛伊德還提出了夢的工作機制,包括凝縮(condensation)、置換(displacement)、象徵(symbolization)和二次加工(secondary elaboration)等過程。凝縮是指將多個潛意識元素合併為一個顯夢元素;置換是指將潛意識中的重要情感或對象轉移到顯夢中不重要的對象上;象徵是指用象徵性的圖像或情節來代表潛意識中的欲望或衝突;二次加工則是指夢者在回憶夢境時,對顯夢內容進行邏輯化和合理化處理。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對後來的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這一理論也受到了一些批評和質疑,但它仍然是理解人類心理活動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