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於189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之作。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首次系統地提出了關於夢的理論,認為夢是潛意識欲望的表達,是人們在清醒狀態下被壓抑的願望通過偽裝的形式得以實現。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內容可以分為「顯夢」和「隱夢」兩個層面。顯夢是指夢的表面內容,即人們在夢中直接體驗到的情節和圖像;而隱夢則是指隱藏在顯夢背後的潛意識欲望和情感。通過分析顯夢中的象徵和隱喻,可以揭示出隱夢中的真實含義。
弗洛伊德還提出了「夢的工作」這一概念,認為夢的形成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機制對潛意識材料進行加工和偽裝的過程。這些機制包括凝縮(將多個思想或形象壓縮為一個)、置換(將重要的情感或欲望轉移到不重要的對象上)、象徵(用符號或圖像代替真實的內容)和潤飾(對夢的內容進行修飾,使其更符合邏輯和現實)。
《夢的解析》不僅對心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廣泛影響了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儘管弗洛伊德的理論在後來的心理學發展中受到了許多批評和挑戰,但其對夢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學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