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羆》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命運無奈的感慨。
詩的開篇寫道:「夢羆非熊羆,夢鹿非鹿麋。」詩人以夢境中的動物為引子,暗示夢境與現實的差異。夢境中的羆並非真實的熊羆,夢中的鹿也並非真實的鹿麋,這種虛幻與現實的對比,象徵著人生中的虛幻與真實。
接著,詩人寫道:「夢中得喪心,覺後失其悲。」詩人在夢中經歷了得失,醒來後卻發現這些悲喜都是虛幻的,暗示了人生中的得失無常,悲喜皆是過眼雲煙。
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進一步深化了這種感慨:「人生如夢寐,夢寐復何為?」詩人將人生比作夢境,追問夢境的意義何在。這種對人生虛幻性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與困惑。
最後,詩人以「夢寐復何為」作結,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空間。詩人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命運無奈的嘆息。
《夢羆》以其獨特的夢境描寫和深刻的人生哲思,展現了李商隱詩歌中常見的哲理性和抒情性,成為唐代五言古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