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詩》是胡適於1920年創作的一首白話詩。這首詩以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生活與藝術的深刻感悟。
詩的開篇寫道:「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像,偶然涌到夢中來,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胡適在這裡強調,詩歌的靈感並非來自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源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經驗。這些平凡的片段在夢中被重新組合,形成了新奇的藝術形式。這種觀點體現了胡適對現實主義的推崇,也反映了他對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的主張——文學應貼近生活,反映現實。
接下來,詩人寫道:「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語,偶然碰著個詩人,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胡適進一步指出,詩歌的語言和情感同樣來自日常生活。詩人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們能夠通過獨特的藝術加工,將普通的情感和語言轉化為動人的詩句。這種觀點強調了詩人的創造力,同時也表達了對白話文的支持,認為白話文同樣可以成為詩歌的載體。
最後,胡適寫道:「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這兩句詩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詩歌創作的主觀性和獨特性。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詩歌創作也必然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這種觀點既強調了詩歌的個性化表達,也表達了對藝術創作自由的尊重。
《夢與詩》以平實的語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現了胡適對詩歌藝術的獨特理解。這首詩不僅是對新文化運動文學主張的呼應,也體現了胡適作為一位思想家和文學家的深厚素養。通過這首詩,胡適向讀者傳達了一個重要的理念:詩歌並非遙不可及的高雅藝術,而是源於生活、貼近生活的創作。這種觀點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