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虺之喜》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個典故,源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故事講述了晉國大夫郤克在夢中見到一條大蛇,占卜者解釋說這是吉兆,預示著他將會有兒子。後來郤克果然得子,因此這個典故被用來形容喜得貴子的吉祥預兆。
「夢虺」中的「虺」指的是大蛇,古人認為蛇是吉祥的象徵,尤其是在夢中出現,往往預示著好運或喜事。這個典故不僅反映了古人對夢境的迷信和解釋,也體現了古代文化中對子嗣延續的重視。
在現代,這個成語依然被用來形容家庭中迎來新生命的喜悅,尤其是在傳統文化較為濃厚的地區,人們可能會用「夢虺之喜」來表達對新生兒到來的祝福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