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夢是許多人面臨的常見問題,中醫認為這與心神不寧、肝鬱氣滯、脾胃不和等因素有關。通過按摩或針灸特定的穴位,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氣血運行,緩解失眠多夢的症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
神門穴
位置:位於手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功效:安神定志,緩解心煩失眠、多夢等症狀。
內關穴
位置: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調節情緒,緩解失眠、心悸等症狀。
三陰交穴
位置: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調理脾胃,養血安神,對失眠多夢、神經衰弱有較好效果。
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功效:醒腦安神,緩解頭痛、失眠、多夢等症狀。
安眠穴
位置:位於耳垂後方,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鎮靜安神,專治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症狀。
太沖穴
位置: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
功效:疏肝理氣,緩解因情緒波動引起的失眠多夢。
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