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約901年-968年),字孟文,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文學家、史學家,以撰寫《北夢瑣言》聞名。該書是研究五代十國時期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的重要史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孫光憲生於五代亂世,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最終入宋。他早年以文學見長,後因戰亂避居荊南,成為南平國的重要官員。入宋後,他被任命為黃州刺史,晚年歸隱。他的生平經歷與五代十國的動盪局勢密切相關,這也影響了他的史學觀與文學創作。
《北夢瑣言》是一部筆記體史書,共二十卷,記錄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事件、人物軼事、社會風俗等。書名中的「北夢」指荊南地區,而「瑣言」則表明其內容多為瑣碎但珍貴的記載。書中內容廣泛,涵蓋政治、軍事、文化、宗教、民俗等領域,具有以下特點:
《北夢瑣言》自宋代以來即受到學者重視,清代學者如錢曾、黃丕烈等對其進行了校勘與輯佚。現代學者則從文獻學、史學、文學等多角度對其進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孫光憲的《北夢瑣言》是研究五代十國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文獻,其內容豐富、記載詳實,兼具史料與文學價值。對該書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化對五代史的認識,也為探討中國古代筆記體史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