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恆定律心理學是認知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最初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提出。這一理論主要用於解釋兒童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對物質、數量、重量等物理屬性的理解能力。守恆定律指的是,儘管物體的外觀或形式發生變化,但其基本屬性(如數量、體積、重量等)保持不變。
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多個階段,守恆能力通常在「具體運算階段」(7-11歲)逐漸形成。在此之前,兒童往往會被物體的外觀所迷惑,無法理解守恆的概念。例如,在「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可能會認為將液體從一個寬口杯倒入一個細長杯中,液體的量會變多。
儘管守恆定律在解釋兒童認知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有一些批評意見。例如,某些文化背景下的兒童可能比皮亞傑所描述的更早或更晚掌握守恆能力,這表明環境和文化因素對認知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
總之,守恆定律心理學為我們理解兒童認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同時也提醒我們關注個體差異和文化背景對認知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