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尤其是苯二氮䓬類藥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侖等)和非苯二氮䓬類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在幫助改善睡眠質量的同時,確實可能引發一些副作用,其中夢遊(睡眠行為異常)是較為罕見但值得注意的一種。
夢遊是一種睡眠障礙,患者在睡眠中無意識地進行複雜行為,如起床走動、說話甚至進食,醒來後通常對行為毫無記憶。夢遊多發生在深度睡眠階段,可能與大腦部分區域未完全進入休息狀態有關。
某些安眠藥可能增加夢遊的風險,尤其是唑吡坦(Zolpidem)等非苯二氮䓬類藥物。研究表明,這類藥物可能抑制大腦中負責控制行為的區域,導致患者在睡眠中做出無意識的行為。夢遊行為可能包括:
除了夢遊,安眠藥還可能引發以下副作用:
對於長期失眠患者,可以考慮以下非藥物療法:
總之,安眠藥雖然能有效改善睡眠,但需警惕其潛在副作用,尤其是夢遊等罕見但危險的行為。在使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身體反應,並及時與醫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