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型心理學,又稱格式塔心理學,是20世紀初在德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其核心觀點認為,人類對事物的感知並非僅僅是對個別元素的簡單加總,而是傾向於將零散的部分組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一理論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即人們在認知過程中會自然地將信息整合為完整的形態或模式。
完型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包括馬克斯·韋特海默、沃爾夫岡·科勒和庫爾特·考夫卡。他們通過一系列實驗,揭示了人類感知和思維中的「完型傾向」,例如在視覺上,人們會傾向於將不完整的圖形補全為一個完整的形狀。這種傾向不僅體現在視覺感知中,也廣泛套用於學習、記憶、問題解決等領域。
完型心理學對現代心理學、藝術設計、教育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在設計領域中,設計師利用完型原則創造出易於理解和記憶的圖形或界面;在教育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整體結構來促進學習效果。總之,完型心理學為我們理解人類認知和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