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心理學(Faculty Psychology)是一種心理學理論,起源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和蘇格蘭哲學家托馬斯·里德(Thomas Reid)。該理論認為,人類的心靈由多個獨立的官能或能力組成,這些官能各自負責不同的心理功能,如感知、記憶、想像、情感和意志等。
官能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是,心理活動可以被分解為若干獨立的功能模組,每個模組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和運作方式。例如,感知官能負責接收和處理外部信息,記憶官能負責存儲和提取信息,而意志官能則負責決策和執行行為。這些官能之間相互獨立,但又協同工作,共同構成了人類複雜的心理活動。
官能心理學對後來的心理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心理測量和教育領域。例如,早期的智力測驗就是基於官能心理學的理論,試圖通過測量不同的心理官能來評估個體的智力水平。此外,教育學家也借鑑了官能心理學的觀點,認為通過訓練和開發不同的心理官能,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然而,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官能心理學逐漸受到質疑。現代心理學更傾向於將心理活動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由獨立的官能模組組成。儘管如此,官能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依然重要,它為理解人類心理活動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