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1103年-1142年),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的性格堅毅剛正,忠貞不渝,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軍事才能。以下是岳飛性格及典型事例的簡要分析:
忠貞愛國
岳飛一生以「精忠報國」為信念,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置於首位。他的母親在其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激勵他始終不忘報國之志。
剛正不阿
岳飛為人正直,不畏權貴。在朝中,他敢於直言進諫,反對議和,堅持抗金,甚至因此得罪了秦檜等主和派大臣。
軍事才能卓越
岳飛善於用兵,治軍嚴明,創立了「岳家軍」,以紀律嚴明、戰鬥力強著稱。他提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治軍原則,深受百姓愛戴。
堅韌不拔
岳飛在抗金戰爭中屢遭挫折,但始終不屈不撓。即使在朝廷不支持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北伐,力圖收復失地。
北伐抗金
岳飛多次率軍北伐,收復了包括襄陽、鄧州在內的許多失地。他提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表達了收復中原、救回被金國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決心。
朱仙鎮大捷
1140年,岳飛在朱仙鎮大敗金軍,幾乎逼近金國都城開封。這是南宋抗金戰爭中的一次重大勝利,展現了岳飛的軍事才能。
十二道金牌召回
在抗金形勢大好之際,宋高宗和秦檜卻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撤軍。岳飛雖心有不甘,但為表忠心,不得不服從命令,最終導致北伐功虧一簣。
冤死風波亭
1142年,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秦檜等人誣陷,最終在風波亭被殺害。他的死成為南宋歷史上的一大冤案,也展現了岳飛忠貞不屈的性格。
岳飛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忠貞愛國、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及他在抗金戰爭中的卓越貢獻,使他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他的事跡和精神至今仍激勵著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