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口欲期(Oral Stage):出生至1歲左右。這一階段,嬰兒的快感主要通過口腔活動獲得,如吸吮和咀嚼。如果這一階段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或過度滿足,可能會在成年後表現出依賴性或攻擊性等性格特徵。
肛欲期(Anal Stage):1歲至3歲左右。此時,快感主要來自排泄控制。父母對如廁訓練的嚴格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可能導致強迫性或過度放縱的行為。
性器期(Phallic Stage):3歲至6歲左右。這一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轉向生殖器,並可能出現對異性父母的依戀(如俄狄浦斯情結或厄勒克特拉情結)。這一階段的衝突解決對性別認同和道德發展至關重要。
潛伏期(Latency Stage):6歲至青春期。性衝動暫時被壓抑,孩子的興趣轉向學習、社交和其他非性活動。這一階段是心理發展的相對平靜期。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至成年。性衝動重新覺醒,個體開始尋求成熟的異性關係。這一階段的成功發展有助於形成健康的親密關係和性行為模式。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階段的經歷都會對個體的性格和心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早期階段未解決的衝突可能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