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是指個體在經歷或目睹極端壓力事件後,產生的持久性心理影響。根據創傷的性質和影響程度,心理創傷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急性創傷:由單一、突發的極端事件引起,如車禍、自然災害或暴力襲擊。這種創傷通常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顯現,可能伴隨強烈的恐懼、無助或震驚感。
慢性創傷:由長期或反覆的創傷性事件引起,例如家庭暴力、戰爭、長期虐待或持續的歧視。慢性創傷可能導致複雜的心理問題,影響個體的情緒調節和人際關係。
複雜性創傷:通常與童年時期的長期虐待或忽視有關,特別是在關鍵發展階段。複雜性創傷可能影響個體的自我認知、情感調節能力以及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一種特定的心理障礙,通常在經歷或目睹極端創傷事件後發生。症狀包括閃回、噩夢、情感痳木、過度警覺和迴避與創傷相關的刺激。
替代性創傷:指通過間接接觸他人的創傷經歷而引發的心理創傷,常見於醫護人員、心理諮詢師或救援人員。這種創傷可能導致情感耗竭和同理心疲勞。
發展性創傷: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由於長期的虐待、忽視或其他不利環境導致的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可能影響大腦發育和情感調節能力。
集體創傷:指影響整個社區或社會的創傷事件,如戰爭、恐怖攻擊或大規模災難。集體創傷可能導致社會信任度下降和群體心理障礙。
每種心理創傷的表現形式和影響因人而異,需要根據個體情況採取適當的心理干預和支持措施。